close

相隔了超過半年的時間

再次回想這部催淚的電影

還是覺得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片!

 

在修"婚姻與家族諮商理論"課程的時候

帶著後現代、平等、賦權的思維來看這部影片

對於電影中的父女滿是同情與無奈

而對於電影中的所謂公家機關(包含社工、民代立委、社會局、學校...)滿是憤怒與厭惡

可是現在重新思考這些社會中不同階層、不同境遇的各種角色

其實並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

畢竟這就是社會運作與成長的歷程中必經的過程

只是這些社會中低下階層、弱勢的族群、平凡單純的民眾

他們的犧牲是否能換得社會的一些警醒與改變

讓事情不要不斷的重蹈覆轍?!

然而

更讓人感到心痛的另一點

就是電影中所刻畫與呈現出來女兒對父親的深刻、無法分割的情感

讓我想到

每當我們以所謂"專業的角度"在判斷與做決策的時候

往往忽略掉了當事人的感受

我們自認為"最好的處理方式"有可能是最糟糕的決策

只是我們被自己的"自恃甚高"給蒙蔽

而無法更平等、更同理的去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警示

讓我學習在做判斷的時候更佳的系統觀、更謙卑

 

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真希望台灣往後可以產出更多這樣貼近社會、文化或特殊議題的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lletk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